首页

血柠檬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14:41:53 作者:复旦大学为120周岁庆生 校长:要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浏览量:52691

  中新网上海5月28日电 (记者 陈静)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27日举行。纪念活动期间,学校邀请了120位两院院士和文科资深教授、120位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和120位校友组织代表来到复旦大学,繁荣学术、致敬学人、凝聚学友。

  教育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徐青森希望复旦大学深化知识、理论、方法创新,更好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;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;要推动科技自主创新,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表示,120年来,复旦大学与上海血脉相连、荣辱与共,上海每一次精彩亮相都涌动着复旦人创新创造的澎湃动能。

  复旦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,120年来,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50万名具有创新精神等的优秀人才,这是学校最大的贡献,也是最为自豪的成绩。建设创新型大学,复旦大学要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,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,不断突破边界、重塑自我,扎根本土、融通中外,始终站在开放引领最前沿。

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27日举行。(复旦大学供图)

  当天的会场上,1905年与2025年的金色字样分列主席台两侧。会场四周悬挂5条红色横幅,上面分别写着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“与时代同步伐,与民族共命运”“教育强国打头阵,自主创新当尖兵”“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”“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”。

  校友代表王长田认为,所谓的“复旦气质”,就是既有现实主义的脚踏实地,又有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,在追求卓越贡献社会的同时不忘生活情趣和完善自我。校友代表、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(Tiziana Lippiello)表示,在复旦大学的求学经历让她学会阅读中国典籍和现代汉语,是复旦大学塑造了今天的自己。在她看来,知识意味着责任,教育首先是一种改变命运、塑造未来的力量。

  教师代表、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表示,未来期望带领团队致力于国际一流的研究,提出原创的科学概念,催生全新的科学领域;提出革命性的技术思想,引发产业变革,改变生活方式;解决社会公认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,推动人类文明进步。

  学生代表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焦可馨通过复旦大学“腾飞计划”入学。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肌病团队成员,她参与开发罕见病AI诊断模型,探索基因治疗、生物靶向治疗等创新疗法,打破了罕见病无药可医的困境。她表示,将追随前辈脚步,让复旦精神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璀璨光芒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海南打造全国首个“数字保税区”

无论是麋鹿种群的相关数据,还是保护区水质、土壤、气象、虫情等环境信息,又或是安全报警信息,智能化管理都能实时监控、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理,为麋鹿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撑。

“无人机违规进入揭阳潮汕机场禁飞区”涉事人员已被刑拘

“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,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。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,中国这艘巨轮正以新的航速向着目标乘风破浪。

奋斗正当时 人勤春来早

作为沙河边的老居民,60岁的王耿兰见证了沙河的变化。“30年前沙河河道窄,常年干涸,垃圾和杂物到处都是,我们平常就在旁边乡间小路上散散步。”王耿兰说:“几年前生态修复,依河而建沙河生态公园,环境好,空气也好了,早上锻炼身体、晚上跳广场舞有了好去处。”

AI眼中的中国|椰风海韵,航天之城,这里是文昌

桃园市两岸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刘豫忠表示,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、丰富的珍藏,也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。“我觉得台湾青年或乡亲们都应该来这里感受一下,体会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。”(完)

民进党副秘书长被曝内定驻美 遭质疑“政治凌驾专业”

中拉文明对话更加紧密。过去十年来,中拉双方的文化交流活动及文化节展的举办引人关注。依托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,中拉人文交流走深走实,举办的中国—拉共体高级别学术论坛、中拉文化交流年、中拉媒体合作论坛等活动,为中拉文明交流提供了平台,丰富了人文交流的内涵,文化交流频次持续增多,交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